| | | | | |
已有0網友參與糾錯
時間過得真快呀,回顧江山撤縣設市的情景,就好似昨天的事,怎么一晃就過去二十年了,真是記憶猶新啊!喜看今天的江山,已舊貌換新顏了,不論從哪個方面來說,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撤縣設市情景記憶猶新
記得在1987年上半年,省民政廳吳敵處長來江山指導工作時提供信息說,浙江已有七個縣撤縣設市了,如今蕭山縣又正在申報中。他認為江山地處三省邊界,且衢州地區還沒有一個縣級市,這符合民政部的布點精神,只要基本條件具備,撤縣設市很有希望。至于建市的條件,吳處長說,除了城市的輻射條件外,主要是經濟發展,城鎮人口,市政設施建設等情況,并透露已批下來的市,工農業總產值都在七億以上。根據吳處長提供的信息和建議,縣委、縣政府領導非常重視,徐仁敏縣長立即召開有關部門負責人會議,匯集申報材料,討論申報條件。大家一致認為要抓住我縣地處浙西邊陲,三省邊界,臺、僑胞眾多,這些獨特的建市條件。當時工農生產總值按不變價統計僅6.5億左右,但如果把水泥按銷售價統計,就可達7.5億元。為增加城鎮人口的比例,又特報批了幾個建置鎮。為了增添城市風貌,除加快公園和游覽橋的建設外,又新開通了市區一路公交車。寫好申報報告和編輯好錄像匯報資料后,提請縣委常委審查、討論。縣委同意申報,并確定由我和羌吾成副縣長負責,帶領有關人員上北京申報。
根據縣委的決定,我們組成了申報小組,除兩辦有關人員外,還有計委主任毛興武、民政局長周春才、駐杭辦主任金力雄、協作辦主任孟江田等同志,在做好一切準備后,我們一行于八月中旬出發,先到浙江省民政廳匯報。吳敵處長說,你們這次上京的時間不湊巧,民政部行政區劃處的朱處長,因父親病故,正在蘭溪家中辦喪事,他可是專管的關鍵人物。我們立即研究決定,由政府辦副主任周根德同志回江山匯報,另派人員去蘭溪,其余成員按原計劃上京申報。等周根德匯報后,徐仁敏縣長立即親自去蘭溪拜訪,把朱處長邀請到江山,匯報情況并陪同參觀視察,得到了朱處長的認可。我們申報組人員到民政部,遞送了江山的申報報告,約請陳司長觀看了錄像匯報,陳司長是浙江麗水人,他說江山我還沒有去過,少時聽說過江山,挺有名氣的,你們的報告還是挺全面的,準備亦很充分,等朱處長回來,我們研究后報請國務院審批,你們先回去,等待好消息吧!
申報后等了幾個月,還沒有信息,我們心中不踏實,為此決定二次進京,由縣委書記葉錫宏親自率領四大班子的主要領導,和有關部門負責人,于十一月下旬進京。到了民政部,朱處長說,你們這么重視,四大班子領導都來了,我先報告一個好消息,江山的申報報告分管總理已批準,正由我部代國務院起草文件,你們回去就差不多可收到文件了,你們可要準備撤縣設市的慶祝會了。大家聽了都非常高興,真的在北京就討論起撤縣設市的相關工作了,首先由我負責,召開人大常委會議,按法律程序辦好撤縣設市的法律手續,然后更換各個機構名稱,招牌換印,然后召開慶祝大會。我們回縣不久,省委辦即電告我縣,國務院在1987年11月27日,于同一文件批準蕭山、江山兩縣撤縣設市。1988年元月5日,我市召開了隆重的撤縣設市慶祝大會,同時須江公園、江濱游覽橋建成啟用,許行貫副省長代表省委、省政府授印授牌。全市人民興高采烈,翻開了江山歷史新的一頁。
鑄就歷史新篇章
市委、市政府沒有辜負市民的期望,緊緊抓住建市這一契機,帶領全市廣大干部群眾,向更高的目標奮進。轉瞬間,已走過了二十年,回過頭來看看原來的出發地,就會感受到舊貌換了新顏,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與當時的江山縣,確實是不可比擬了。雖然地域還是那么大,人還是50多萬人,但山河得到整治,人的素質起了變化,經濟結構得到優化,經濟實力大大增強,城市建設日新月異,市政設施更貼近群眾,人民生活大幅提高,全市人民邁入小康行列。二十年的變化,都是全市人民歷歷在目,看得見,摸得著,感受得到的,無需引舉那堆乏味的數字,就可心知肚明的。
二十年在歷史上只是短暫的一瞬間,可在江山的歷史上,它是處于撤縣設市的變革時期,也是在江山的發展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。現在我市正處于工業化的中期,建設全面小康社會,雖然難免出現一些矛盾和困難,但這些都是發展中的矛盾,前進中的問題,它必將通過不斷地調整,不斷向前發展。我們充滿信心,祈望明天的江山一定會更美好。
(本文寫于2007年,摘自《楊芝榮回憶錄》)